goTOP
January 18, 2010
如果妳也穿上網球鞋的話,或許我就能帶你一起跑到更遠的地方去了!

是啊,如果可以!我也多麼想要放肆地奔馳。但是,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的軀體猶如裝滿了馬鈴薯的大布袋,不僅沉重,更鬆散不已。我可以很清楚的意識到,自己確實已經離當初想像中的那片藍色的天空,愈來愈遠了,沉沒在烏煙瘴氣的水泥森林之中…沒有空調的悶熱辦公室、年歲增長的外在壓力、作為保險之用的同居戀人,以及日復一日、漸趨向於形式化的性生活…。

真的,確實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問,我們…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生活啊?

這個問題呢,許多人都存有同樣的疑問,也有許多人提出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見解,例如:

★ 日劇裡的台詞說:是為了每天下班之後,能夠大剌剌地倒在沙發上一口氣喝掉一瓶冰啤酒。

★ 生活雜誌裡的小品文說:是為了假日的時候,能夠輕鬆地享受悠閒時光,而不愁衣食。

★ 企業的領導者會說:是為了呆在業界長久以來的耕耘,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,得到收穫。

★ 管理學的論文裡則說:這一切,都是為了要讓社會的體制,能夠有效地運作。

當然,都沒錯!都沒錯!(尤其是最後的那一句,真是太偉大了!)

但是…但是!

「心」呢?

我們的心靈,是否也能像理智一般,只為了單一的目的,而感到滿足呢?

【轉貼自《網球鞋女孩》作者楊依射】

點擊在新視窗中瀏覽此圖片
January 16, 2010
愛地球,其實透過飲食習慣,也能減少碳排放量,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。怎麼說呢?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主席,曾經針對全球暖化,蒐集了上千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精華,呼籲大家「少吃肉、騎腳踏車、簡約消費」,其中少吃肉的部份,延伸出來就是「素食、低碳食物里程,還有不浪費食物等概念」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根據國內醫學界估計,台灣素食人口至少有200萬人。有一個數據顯示,平均生產一公斤牛肉,會排放36.4公斤的二氧化碳,相當於開車三小時。養一頭牛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,相當於跑車開七萬公里。如果每天三餐當中的其中一餐改吃蔬食,每個人的碳排放量,將可減少0.78公斤的二氧化碳。若是吃素一年,就相當於種了82棵樹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「低碳食物里程」和「地產地消」的觀念,在國外行之有年,但在台灣對民眾來說都還算是一個較陌生的字眼。所謂的食物里程,我們可以舉「漢堡」來當作例子。假設你今天吃的一個漢堡,夾在漢堡裡面的牛肉,是從美國坐飛機來的,而夾在漢堡麵包當中的生菜、洋蔥,是從屏東坐卡車來的,番茄醬是從日本坐船進口來的,當這些食材被蒐集並處理製作成一個漢堡之前,背後已經計算著這些食物在運送的過程當中,運輸的交通媒介已經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。在國外有研究發現,一個漢堡的碳足跡約為3.1公斤的二氧化碳。有鑒於此,日本推行「地產地消」概念,就是提倡農產品應該以「當地生產、當地消費」,減少食物的運送,不但兼顧環保,又能確保新鮮和健康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有 另一個統計顯示,畜牧業排放的二氧化碳,其實比所有汽車、機車排放的量還要多,平均生產一公斤的肉,牲畜必須吃下七公斤的穀物,如果吃肉人口太多,另一方面也會間接造成穀物的短缺,讓一些人沒東西吃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為了即將到來的地球日,如果您也想響應愛地球,但又不知道怎麼做的話,建議您在未來的用餐習慣當中,能考慮「素食」這個選擇。
January 14, 2010
雖然喝紅了臉,你的沮喪、不平與不安,全寫在臉上了。在公司上了這麼多年班,突然一早上進公司,總務就發個紙箱給你,還站在一旁盯著你收拾東西,連電腦也不許開,收拾好了就走人。事情過了個把月,你還是氣憤難消。
你說看到昨晚的電視新聞,上千名失業勞工聚在勞委會抗議,要求政府對於企業裁員與失業率升高,提出對策。你說你也真想去抗議。

說來也巧,昨天中午我公出時走延平北路,正好經過勞委會。也曾停下來瞭解了一下抗議的訴求。所以對於他們抗議的原由,我能理解。

但當你說你也真想去抗議,我就有些話想對你說說。

你我曾在券商共事,長期研究過許多上市公司的營運,也讀過許多相同的資料,你應該還記得,許多統計資料都顯示,有七成以上的公司,開業之後撐不到三年。剩下的一半也會在後來的兩年中陸續結束,能夠持續經營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公司,不到百分之三,二十五年以上的,更是不到百分之一。

照這樣來算,如果我們都從二十五歲左右進入職場,六十五歲退休,四十年的時間裡,想要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,並不是一個很切實際的期待,對嗎 ? 比較實際的情況應該是,我們會經常因為公司前途無亮自行跳槽,也常會因為公司無法再經營下去而不得不離開,對嗎 ?

其實你們公司的情況,半年多前就有跡象了,老闆經營的方向不對,你也曾抱怨了半天。我還記得那時我們聊過,我問你怎麼不另謀高就,你說你試了,但是談來談去,發現薪資都沒有現職高。我講了一句很刺耳的話,你還記得嗎 ? 我說,別抱怨他了,雖然他是個不善經營的人,但至少他付給你的薪資,已經超過你的「市價」了。

其實當時我應該再提醒你,有這種現象,表示你應該趕快在自已身上多下點工夫了。你的競爭條件已經在衰退當中,繼續這樣下去,保不住工作只是遲早的事。我疏忽了,這點我向你抱歉。

曾經和一位創業成功的朋友有過一席印象深刻的談話。那已是四、五年前的事。他長我十來歲,在成功前曾經有過兩次事業失敗的經驗,負債累累。捫心自問,若我是他,恐怕再也沒有勇氣嚐試了。但他就是不肯放棄。第三次,他成功了。那日與他飲酒吃飯,已是他創業成功的第五個年頭。他說前四年的獲利都用來還了債,現在才算稍微賺了點錢。

我舉杯表示佩服,微醺的他卻按住我將到口的酒杯,問了我一個問題:「如果你上班的公司經營不善,快要倒了,你會有什麼打算 ? 」

想都沒想,我說當然馬上開始找下一個工作。還開玩笑的問他公司裡還缺不缺人。

聽了我的回答,他意味深長的笑著看了我一會,才開口說:「這半年來,我到處問人這個問題,我打算問滿一百個,你是第八十六個,大家答案都大同小異。從來沒有一個告訴我:『我會去告訴老闆,別擔心,我會用我的全部家當陪他拚到底。』」

他說,失敗過兩次,他想通了這個道理:船沉了,和船一起沉的總是船長。水手都帶著剩餘的糧食、飲水,搭救生艇走了。

所以這次他的學到了教訓。績效好,該加薪就加,該發獎金就發,但績效不好,該減薪、該裁撤,他一定公事公辦,不會拘泥員工的年資或彼此的感情。因為,「如果你感情用事,顧慮那些該裁該減薪的人會不舒服,而不處理,就反而會造成表現好的人更不舒服,他們會離開你,最後留下來的都是那些原本就該砍掉的人,公司很快就不可挽救。所以,這不只是控制成本的問題,而且能避免人才流失。」他說。言下之意,他反省過,這方面處理不當,是他過去失敗的原因。

從那天開始,我再也不曾認為公司有持續雇用我的義務,因為我的確沒有陪老板沉船的打算。除了上班時間仍舊做好我職掌的工作,我也在自己身上下了一些工夫,做好隨時隨地可以離開的準備,不論主動或被動。還記得你曾經笑過我習慣到處面試去探行情嗎?就是因為與他那一席話。我覺得勞雇之間的關係,是一種條件式的關係,當維持關係的條件不存在,雙方都有解除關係的權力。

我們都曾幾度跳槽,在「開除」老闆的當下,也都蠻絕情的,不是嗎?

我們若指望在一家公司上一輩子的班,那得保證老闆永遠喜歡我們,我們也永遠喜歡老闆,再加上他公司永遠不會倒、能賺錢,還要我們的價值永遠不會被取代。少了上述任何一個條件,都不可能。你覺得這種情形會常見嗎?

我不是在幫資方講話。我知道有些資方是故意惡性倒閉,自己乘救生艇帶走補給,讓員工和相關往來業者跟船一起沉。不過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希望創業能夠成功,如此一來,不但自己有好日子過,還可以提供許多穩定的就業機會,養活好幾家人,甚至像王永慶,養活的是數萬個家庭的幾十萬人。創業者投入資金、時間,還有比員工更多的勞心勞力,同時承擔著因為營運能力不足、判斷不正確、被倒帳、景氣反轉等無時不刻都存在的失敗風險。失敗的結果,常常是背負沉重的債務,從此一輩子翻不了身。

平均每當一人創業成功,就有九個人失敗,而這些成功的人,平均都先失敗過兩次。連王永慶在創業早期也失敗過。這些資料,你也都讀過,不是嗎 ?

相對而言,受雇者得到一個職位,只要每天早上按時去上班,做好指定的工作,按時下班,每個月時間到了就有一份薪水可領來養家活口,如果外面找得到薪水更高、福利更好、前途更光明的工作,通常會遞出辭呈離去。而如果找到的工作薪水更低,就表示在現職上已經「超額獲利」。若是公司經營失敗,除了拿不到的薪水,沒有其他的風險。

在這樣的相對關係下,我們身為職員、勞工,有什麼資格抱怨老闆為了能夠繼續營運下去而裁員 ? 至少還發給了你離職金,沒有等到薪水發不出來再落跑。而且,他總還留了人下來,我們該不該想一想,為什麼走路的是我們 ?

曾經聽過一個很詼諧嗜酒的老頭講課,他說他平生最看不起的,是下了班就罵老闆,隔天又繼續去上班的人。你現在聽了一定笑不出來,但當時課堂上是哄堂大笑。

他說,若有本事找更好的工作,不用抱怨,走就是了。如果沒有這個本事,那就根本沒有抱怨的資格。

我真的不是在幫資方講話。只是這一個多月來,幾次聽你埋天怨地,我希望你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完全沒有責任。你開啟了你的求職網頁,寄出了許多履歷,得到幾次面試的機會,但條件都不如你原來的工作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你除了找我喝一杯,訴訴苦,有沒有想過外在的環境變了,你的心態也該調整 ?

現在的就業市場,是一個硝煙密佈、屍橫遍野、血流成河的殺戳戰場。你覺得已經彈盡援絕。這時候的你,該做的不是到處去嚷嚷著戰爭的不公平。這件事大家都很清楚。但仗還是要打下去。而且最慘烈的時候還沒來。你若決定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抗議上,我會尊重你,但請恕我直言,那不是你現在該做的事。

你所應該做的事情,是遍尋你的身上、四周,找出任何還能使用的武器。哪怕原本用的是機關槍,現在只剩一把美工刀,但只要先守住一個小小的方寸,別被打倒,你就能繼續在戰場上存活,就有殺出重圍,看到戰爭結束的機會。

而且,不論將來的結果如何,你一定要記得現在這個經驗:永遠要不停止成長學習。別再使自己陷入武器不夠用的處境。這是自己的責任,不是別人的。拿自己的不幸去怪別人是最容易的事,但卻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
先前我寫過一篇有關一萬元能改變什麼的文章,請你來看,我記得你看過後,表示很有同感,但我並沒有看到你做了什麼。現在可以請你再看一次,再想一想嗎 ?

現在說這些話,我知道你看了心裡不會太痛快。但那種只會安慰你、哄你,任由你在怨天尤人的思維裡自暴自棄的朋友,我不會當。我若是那種人,你也不必當我是朋友。

說真的,景氣的確不好,今天我對你說的這些話,明天也許就得說給我自己聽了。現況中有太多的不確定,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惶恐,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坐以待斃一定沒指望,你同意嗎 ?

今後我仍然願意陪你喝酒聊天,喝咖啡吃飯,陪你聊天說笑,陪你檢視身上的武器,一起研究在這戰場上存活下去的策略。我們是長年的朋友,相交相惜,理當互相支持。但那不表示我想同情你,也不認為你需要我的同情,所以,聽你怨天尤人,今晚是最後一次。

加油。我們一起。
January 12, 2010
數年來,每天早上我總習慣在女兒出門上學時,追上一句:「鑰匙帶了沒?」女兒偶爾也會不耐煩地說:「怎麼每天都重複同一句話?」

有一次因為出差,清早便摸黑出了門,當晚九點多回到家時,赫然發現女兒背著書包坐在樓梯口。問她為什麼不進門,她眼眶一紅,無限委屈地說:「我忘了帶鑰匙。」

有天晚上她膩在我身邊說:「媽媽,今天早上您忘了一句話。」

「什麼話?」「鑰匙帶了沒?」

「妳不是覺得很煩嗎?」

「以前是有一點啦!不過自從上次被鎖在門外後,我覺得您的叮嚀很管用。尤其,最近同學安安的媽媽去世,更讓我覺得能天天聽到媽媽的聲音,很幸福。」

安安是個寄宿生,她媽媽每晚定時打電話到宿舍查勤,安安常抱怨媽媽囉嗦。沒想到媽媽在一場車禍中傷重不治,從此九點半的電話成了絕響。有一陣子,每到晚上九點半,安安都會在電話旁踱步,期待媽媽的電話再響起。

講完這件事,女兒突然緊貼著我說:「媽媽,您一定要記得天天叫我帶鑰匙喔!」

現代父母都太在乎孩子的感覺,不但事必躬親,還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。

「匱乏」兩字對這一代的孩子而言,似乎已是較難領會的感覺,他們習慣當一個消費者,常常抱怨「我所沒有的」,而不會感念「我所擁有的」。

我突然領悟到,偶爾也要讓孩子有所匱乏;相信他們在匱乏中,將學會珍惜周遭唾手可得、卻又輕易被忽視的東西。

人生中很多事情要學著放鬆,但也有很多東西必須要抓緊。
January 10, 2010
一個老人走進一家銀行,來到信貸部坐下來。
他身著豪華西裝、高級皮鞋,還有領帶和金領帶夾。
「想借1美元。」
「甚麼,1美元?」
「對啊,可以嗎?」
「當然可以,只要有抵押,再多些也無妨的。」

老人打開豪華皮包,拿出一堆股票、債券等等,放在經理的桌上。
「總共值50多萬美元,夠了吧?」
「當然!當然!不過,你真的只借1美元嗎?」
「是的,就1美元。」
「那麼年息為6%,只要您按時付出利息,到期我們就退給您抵押品。」

老人辨完手續,拿了借來的1美元就準備離開銀行。
一直冷眼旁觀的分行長,怎麼也弄不明白:有50多萬美元抵押品的人,為何來銀行
借1美元?
於是他追上前去問個究竟。
老人笑道:「來貴行前,我問過好幾家金庫,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! 。!
所以啊,我就在貴行寄存這些証券,租金實在太便宜了,一年才6美分...」

所有「正常思維」的人,都會走同種矛盾的限制,既然目的是寄存,但希望省錢,
只能一家一家去詢問比較租金高低;然而也自然有共同的擔憂,
那就是寄存物品的保險系數,往往和租金高低成比...
惟獨這位老人跨越了「正常」:改變思維方向,
用「反常」的方法達到了「正常」的目的,而且將「租金」減少到幾乎等於零。

成功 = 目標 ×方法

只要方向確定就有千百種方法可以達到目標,而方法就在創意之中
January 10, 2010
朋友買來紙筆硯台,請我題幾個字讓它掛在新居客廳補壁。
這使我感到有些為難,因為我自知字寫的不好看,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。
朋友說:
「怕什麼?掛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,我都不怕了,你怕什麼?」
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紙、磨墨,寫了四個字「常想一二」。
朋友說:「這是什麼意思?」
我說:「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,你看到這幅字,請多多包含,多想一、二件我的好處,就原諒我了。」
看到我玩笑的態度,朋友說:
「講正經的,到底是什麼意思?」
『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、九,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占了決大部份,因此,活著本身是痛苦的。
但扣除八、九成的不如意,至少還有一、二成是如意的、快樂的、辛慰的事情,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,就要常想那一、二成好事,這樣就會感到慶幸、懂的珍惜,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。』
朋友聽了,非常歡喜,抱著「常想一二」回家了。
幾個月之後,他來探視我,又來向我求字,說是:「每天在辦公室裡勞累受氣,一回家之後看見那幅『常想一二』就很開心,但是牆壁太大,字顯得太小,你再寫幾個字吧!」
對於好朋友,我一向有求必應,於是為「常想一二」寫了下聯「不思八九」,上面又寫了「如意」的橫批,中間隨手畫一幅寫意的瓶花。
沒想到過幾個月,我再婚的消息披露報端,引起許多離奇的傳說與流言的困擾,朋友有一天打電話來,說他正坐在客廳我寫的字前面,他說:「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你,唸你自己寫的字給你聽:
常想一二、不思八九,事事如意。」
接到朋友的電話使我很感動,我常覺得在別人的喜慶錦上添花容易,在別人的苦難裡雪中送炭卻很困難,那種比例,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。

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,當然更甭說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。
不過,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後,在生活中大概都鍛鍊出寵辱不驚的本事,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。
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,也經驗了許多,情感的相逢與離散,慢慢的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、快樂的、正向的觀想,這種觀想,正是「常想一二」的觀想。
常想一二的觀想,乃在重重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,乃是在滾滾紅塵中開啟一些寧靜的消息,乃是在瀕臨窒息時,有一次深長的呼吸。
生命已經夠苦了, 如果我們把幾?
年的不如意事總和起來,一定會使我們舉步惟艱。
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,有時是無可奈何的,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,那就是自討苦吃,苦上加苦了。
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,我早已學會面對苦境的方法。
我總是想:
從前萬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樂,眼下的些許苦難自然能逆來順受了。
我從小喜歡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,慢慢歸納出一個公式:
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,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「人生不如意事,常八九」的真實證言,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,能「常想一二」,最後他們超越苦難,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,是為了他們開啟蓮花所準備的。
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,因為苦難到處都有,使我感動的是:
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、樂觀、與勇氣。

原來如意或不如意
並不是決定人生的際遇
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

原來
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
而是一二  觀點比事實更重要
分頁: 4/6 第一頁 上頁 1 2 3 4 5 6 下頁 最後頁 [ 顯示模式: 摘要 | 清單 ]